以下是一些小伙伴跑立案的真实经历,绝非虚构,如有雷同,没准我们都在同一家法院立过案。
约定的明明是合同签订地,立案庭死活不同意,说原被告都不在我们这,就是没有连接点。别问为什么,问就是没有连接点。
再问得急了,他反问一句:你们为啥大老远跑来我们这里签合同?看中我们这里有啥,我们改还不行吗?
但继续去与合同纠纷其他相关的管辖法院,比如被告住所地法院立案,他们法院又会说:你们明明已经约定了管辖法院,我们不接受立案。
不知道这算不算新型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果之一。
比如在某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被直接拒了(就是与婉拒相反的那种)。
问法院为啥?问话的瞬间,心里已经想好了和立案庭撕逼的一百零八种方式,同时也下定了今天要么立案,要么被保安或者法警抬出立案庭的决心。
法官答曰:没指标了。
看着他真诚的眼睛,本来都快怒发冲冠,但是同时摸了摸自己已然没有头发的秃顶,瞬间又没脾气了。
脑子里只翻滚着一句话:打工人何苦为难打工人。
投诉信写过去,过几天处理和回复信访件的工作人员就是被投诉的本人,说:“正如前几天我跟你说的,我的理解是对的。”
简直是现代版的“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真的到了要么立案要么裁定的时候,法院就给立案了。
立案庭说,你们要严格依法,那我们就严格依法。严格依法来说,正式立案前,要诉前联调。
你慢慢等吧。
我们也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调解成功过,反正我们立的案件,诉前联调全都是调了个寂寞,但凡能谈判可能的案件,我们立案前那个不是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立案有多难要不要私下和解了算了。
当然也不能说诉前联调一点用都没,至少这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收案结案均衡的重要工具。
诉前联调阶段,把立案材料寄给立案庭,好不容易等到可以转立案了,立案庭说材料找不到,再寄一套吧。
这一来一回,立案庭又能拖一个月。
也不知道为什么法院明明可以无纸化了,有些地方还非要坚持纸质材料。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匠心精神?
有些用这个小程序,有些用那个小程序。如果我们要是能够搞懂所有的APP小程序电脑平台,我们去大厂当个程序员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秦始皇一统六国都这么多年了,数字货币都已经登台亮相了,搞不懂为什么还没搞定一个统一的司法送达平台,那怕不是全国的,不是全省的,搞个全市统一的也好啦。
我们认为您只是负责形式审查的立案法官啊大哥!您老人家如果真的是喜欢实体判案,为什么不转岗帮大民庭清一下前年的积案?
前去立案的秃子律师最后只能网上立案,转去了诉前联调,迂回避开现场立案那位喜欢对案子作实质审查的立案法官。
无论如何,下了整整一周龙舟季雨水,阳光看起来还是一样的明媚,只要我们能够间歇性地忘记那还没立上的案件就好。